<s id="qcask"><em id="qcask"></em></s>
  • <code id="qcask"><xmp id="qcask"></xmp></code>
  • <li id="qcask"></li>
  • 投稿郵箱:qizhixmt@126.com
    站內搜索:
    旗幟網>>基層組織建設

    “三協同、三提升”推動機關黨建提質增效

    宜昌市生態環境局機關第三黨支部
    來源:旗幟網2024年08月16日14:15
    文字縮放:

    近年來,宜昌市生態環境局機關第三黨支部以“三協同、三提升”工作法為抓手,充分整合科室單位工作職能,緊扣黨建責任鏈,以增強黨支部政治功能和組織功能為目標,強化黨建與業務互融互促、同頻共振,形成黨建引領強大合力,使科室單位從聯建“動起來”到工作“活起來”再到品牌“亮起來”,讓黨員在建設長江大保護典范城市、打造世界級宜昌中貢獻智慧和力量。

    思想行動協同,提升黨建工作生命力

    堅持不懈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充分發揮黨員先鋒模范作用。一是講好小課堂,匯聚大智慧。鼓勵黨員上臺分享黨史小故事、學習心得體會,讓身邊的理論宣講員和先進典型宣講增強“小課堂”吸引力和感染力。“小課堂”開講以來,組織開展局分管領導傳幫帶、支部班子成員互幫互學、生態講座等活動8次。二是辦好小活動,凝聚大力量。與韓家壩社區共建“凝心生態文化廣場”,組織“公益托管班”“關愛殘疾人、把愛送到家”等活動5次。組織黨員干部參加社區志愿服務、農村環境綜合整治等活動56人次。與稻草圈圈、三峽蟻工等環保公益組織開展守護長江等活動6次。三是實施小關愛,聚焦大弱項。組織開展“我是一名基層環保干部”大討論,幫助黨員查找薄弱短板,克服本領恐慌,提升自身能力。點面結合開展談心談話,實行“個別談、聽訴求,集體談、聽想法,重點談、聽意見”三必談,對關鍵崗位、重點人員實現談話全覆蓋。組織開展交心談心16人次、思想問卷調查2次,及時掌握黨員所思所想,盡力為黨員釋疑解惑,解決思想、工作、生活上的難題。

    科室單位協同,提升黨建工作戰斗力

    始終堅持做好協同大文章,將科室單位守責擔責貫穿“圍繞中心、服務大局、克難攻堅”全過程,黨支部戰斗堡壘作用更加堅強有力。一是強化黨建指導。樹牢“一切工作到支部、一切工作靠支部”的鮮明導向,處理好黨建與業務關系,形成支部書記牽頭、科室單位支持、黨員積極參與的環環相扣、層層推進責任體系。同時,把黨員積分考評結果作為黨內評選表彰、年度評先評優重要參考依據,將黨建責任傳導至每一名黨員。二是強化廉潔自律。推動出臺《宜昌市生態環境領域涉嫌違紀違規和不擔當不作為問題線索移送辦法(試行)》,組織開展“清廉政治生態、清朗生態環境”清廉機關品牌建設,扎實推進插手干預環境影響評價、工程項目、執法檢查、特許經營活動、整治形式主義為基層減負等5個方面問題排查整治工作。舉辦清廉講堂、紀法教育講堂等10次。三是強化合力攻堅。開展“黨建引領創典范、強產興城勇擔當”調研討論,立足生態環保主基調、人民群眾對生態環境的訴求關切、共建美好環境與幸福生活等方面,群策群力提出建議6條。圍繞推進“無廢城市”和地下水污染防治“兩個國家級試驗區”建設,著力打造無廢園區、無廢加油站、無廢社區、無廢學校、無廢醫院、無廢商超、無廢景區等136個“無廢細胞”。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以“立規之地”的擔當,打好藍天、碧水、凈土、寧靜保衛戰。

    黨建業務協同,提升黨建工作影響力

    堅持找準工作著力點,以高質量黨建推動高水平保護,用高水平保護支撐高質量發展,讓黨建成為做好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紅色引擎”。一是黨建引領,為美麗宜昌建設把向。按照局機關黨委提出的“一支部一特色”思路,聚焦新時代機關黨建工作重點難點問題,全力創建“圍繞環保抓黨建,抓好黨建強環保,打造‘1+N’細胞工程”黨建品牌,該品牌被湖北省委直屬機關工委評為“機關黨建創新榜”案例。二是為民辦事,為守護一方凈土強基。開展美好環境與幸福生活共同締造活動,積極爭取620萬元省級“以獎代補”資金實施農村生活污水、黑臭水體治理等農村環境整治項目,改善老百姓身邊的生態環境質量。創新小微企業危險廢物收集省級試點“3+1”范式,有效解決小微企業危險廢物收集“最后一公里”問題。三是環境宣傳,為呵護生態環境聚力。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聘任湖北省少年環保使者、青年環境友好使者36人;授予湖北省地質局第七地質大隊“宜昌市地下水污染防治科普基地”。推薦一批先進典型,宜昌市稻草圈圈生態環保公益中心負責人劉敏獲評生態環境部“最美生態環境志愿者”;長江大保護志愿者群體榮膺“感動宜昌”2023年度人物;宜昌市人民檢察院、宜化集團高級工程師虞云峰分別榮獲第七屆湖北省環境保護政府獎的集體獎和個人獎。組織開展環保設施公眾開放活動52次,參加人數1000余人次。通過官方微信、微博開放“云參觀”,讓生態環境保護理念植根人民群眾心中。

    (執筆:杜高勝、羅繼濤、周艷)

    ( 編輯:鄂歆奕   送簽:鄂歆奕   簽發:鐘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