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投稿郵箱:qizhixmt@126.com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探索浩瀚宇宙,發展航天事業,建設航天強國,是我們不懈追求的航天夢。”
幾千年來,中華民族對宇宙的憧憬和探索從未停止。進入21世紀,在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下,“神五”升空,楊利偉首飛沖天;“神七”出艙,五星紅旗在太空飄揚;“神十二”對接中國空間站,習近平總書記與航天員天地通話……中國載人航天工程不斷書寫壯麗篇章。在黨的百年華誕之際,回顧我國載人航天發展歷史,我深切感受到:只有堅持黨的領導、只有在黨的旗幟下努力奮斗,才能實現航天夢、強國夢,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憶往昔,篳路藍縷奠定基礎
20世紀50年代,新中國百廢待興。此時的美蘇卻拉開“太空競賽”大幕。1957年10月,蘇聯成功發射世界上第一顆人造衛星,將國家間的博弈提升到全新高度。
當時,新中國成立不久,經濟基礎十分薄弱,在這種情況下發展航天事業,難度可想而知。但是,以毛澤東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認真分析國內外形勢,果斷決策發展以人造衛星、原子彈、導彈等為代表的國防尖端技術,中國航天事業由此誕生。“兩彈一星”的成功研制,為新中國的和平發展奠定了根基。正如鄧小平同志指出的:“如果六十年代以來中國沒有原子彈、氫彈,沒有發射衛星,中國就不能叫有重要影響的大國,就沒有現在這樣的國際地位。”
我國提出發展載人航天由來已久。“東方紅一號”發射成功時,毛主席就圈閱了一份發展載人航天的報告。20世紀70年代初,我國實施了首個載人航天計劃——“曙光一號”,雖然中途取消,但卻為后續工程的實施奠定了基礎。
進入20世紀80年代,全球科技飛速發展,美蘇掀起建造空間站熱潮。隨著改革開放特別是科技體制改革不斷深入,我國發展載人航天也再次被提上日程。1986年,鄧小平同志親自倡導制定了國家高技術研究發展計劃即“863計劃”,載人航天項目赫然在冊。
當時,載人航天是美蘇兩大強國的獨享領域,我國面臨技術上遭遇封鎖、科技實力薄弱的局面。然而,黨中央高瞻遠矚,敏銳意識到太空領域將是未來大國角逐的主戰場,空間科技必將成為推動各國發展的重要推動力,載人航天在政治、經濟、軍事、外交和科技發展等方面都將產生巨大而深遠的影響,決定舉全國之力優先發展載人航天。
1992年9月21日,在充分考慮現實國情和科技發展大勢后,黨中央決策實施載人航天工程,并批準了載人航天“三步走”發展戰略:第一步發射載人飛船;第二步突破航天員出艙活動、空間飛行器交會對接及發射空間實驗室等技術;第三步建造中國空間站,解決大規模長期有人照料的空間應用問題。
看今朝,銳意進取行穩致遠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抓創新就是抓發展、謀創新就是謀未來。即使是在科技基礎薄弱的情況下,我國載人航天也始終堅持獨立自主創新發展,將全面獨立掌握載人航天技術作為基本原則,從飛船、火箭到地面設備,從分系統到單機到原材料、元器件,全部都立足于自主研發。
如今,托舉神舟飛天的運載火箭的可靠性和安全性位列世界前茅;神舟系列飛船從研制開始就瞄準了國際第三代載人飛船水平,直接采用多人多艙的設計方案;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身上已實現諸多第一……在黨的領導下,中國載人航天用一系列自主創新成就向世界展示了中國智慧與中國奇跡。
偉大事業孕育偉大精神。在中國共產黨百年奮斗歷程中,無數次偉大實踐證明,理想信仰是國家和民族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載人航天工程的偉大實踐,孕育了“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斗、特別能攻關、特別能奉獻”的載人航天精神。從神舟五號升空至今,我國實現了從一人到多人、從在軌一天到中期駐留、從首問蒼穹到太空漫步等一系列重大突破,一代代航天人將“一切為了祖國,一切為了成功”寫在了浩瀚無垠的太空中。前不久,搭乘神舟十二號飛天的3位航天員正式入駐中國空間站核心艙。按照計劃,我國將于2022年全面建成中國空間站,為國家太空發展戰略構筑全新的起點。
“堅持全國一盤棋,調動各方面積極性,集中力量辦大事的顯著優勢”,在載人航天工程中得到了充分體現。只有在黨的領導下,發揮社會主義制度優勢,載人航天才能實現高速度、高質量、高效益發展。載人航天的生動實踐,是對新型舉國體制的大膽探索與創新實踐。可以說,正是新型舉國體制,為我國載人航天的全面發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星空浩瀚無比,探索永無止境。
如今,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已闊步邁入空間站時代。飛天之夢的實現,也讓孜孜不倦、奮斗求索的中華民族有了更高遠的夢想——登臨月球、探索火星,遨游更深、更遠的太空。回顧載人航天工程的發展歷程,黨的領導貫穿始終;前進路上的每一次突破,都凝聚著黨的決策和關懷。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創新驅動成為發展戰略,新型舉國體制凸顯巨大優勢。中國共產黨的掌舵引領,正引領我國的航天事業向星辰大海的更深處挺進。
( 編輯:任海軍 送簽:任海軍 簽發:鐘鳴 )
中央和國家機關工委旗幟雜志社版權所有 人民網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承建 版權聲明
轉載請注明來源,京ICP備18060497號-1,京公網安備11010102006249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