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id="qcask"><em id="qcask"></em></s>
  • <code id="qcask"><xmp id="qcask"></xmp></code>
  • <li id="qcask"></li>
  • 投稿郵箱:qizhixmt@126.com
    站內搜索:
    旗幟網>>期刊>>《旗幟》雜志>>2021年第1期

    “博聞講堂”大有“學問”

    ——走進中央對外聯絡部研究室黨支部

    陳誠
    來源:旗幟網2021年02月02日09:49
    文字縮放:

    “及時發布走在‘學習路上’的黨建活動情況,分享對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學習心得’,并與兄弟支部交流黨建經驗共同‘學習進步’,不斷促進黨建與業務深度融合……歡迎大家關注!”

    這是中央對外聯絡部研究室黨支部主辦的黨建微信公眾號平臺“博聞講堂”2020年6月上線時的介紹。

    搞調研、促宣傳是研究室的主要業務,如何把黨建工作與業務工作打通,通過黨建工作促進業務發展,通過業務工作體現黨建工作成效?近年來,中聯部研究室在這方面下了硬功夫,探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

    黨建活動有創新

    “2021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周年,請問中國共產黨發展壯大、長期執政的最大奧秘是什么?”

    “在中國扶貧經驗中,哪些是其他發展中國家最希望借鑒的?未來中國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之后,是否還會堅持發展中國家的定位?”

    “請問‘十四五’規劃的實施對世界意味著什么?”

    ……

    面對多位“外國記者”的犀利進攻,“中共代表團”的各位成員不卑不亢、見招拆招,在近一個小時的互動提問中打了一場漂亮的“國際輿論仗”。

    2020年9月17日上午,一場以“真相的力量”為主題的模擬宣介會在中聯部舉行,來自中聯部青年調研小組的五位青年干部分別模擬黨建、扶貧、抗疫、經濟、外交領域的“專家”,就學好用好《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三卷,面向“外國政黨代表”和“媒體記者”進行宣介。

    這并不是中聯部研究室第一次作為牽頭部門搞黨建活動創新。中聯部研究室黨支部副書記王洪濤介紹說,研究室十分注重創新黨建活動,特別是理論學習的創新,除了常規座談形式的黨建活動外,還搞了不少“自選動作”,形式靈活,豐富多彩,既“請進來”也“走出去”。

    組織全體黨員赴河北省行唐縣與部定點幫扶的行唐縣東井底村黨支部聯合開展“精準扶貧建功業”主題黨日活動;去對口幫扶的貧困村實地考察,在村“兩委”辦公室進行黨建座談;積極建設支部宣傳教育陣地,打造《求實》黨支部刊物和“博聞講堂”平臺……翻看研究室的黨建活動記錄本,“創新”成了最大亮點,這也是中聯部創新抓機關黨建的一個縮影。

    “在黨建工作中用新穎的形式去吸引人,能夠更好地感染人、影響人,真正把黨員的精氣神提起來,把支部的戰斗力凝聚起來。”中聯部研究室主任金鑫說。

    中聯部研究室黨支部與北京中醫醫院援鄂醫療隊臨時黨支部通過視頻聯合開展主題黨日活動

    知行合一見實效

    在中聯部研究室,理論學習與業務工作是高度融合的,中聯部首個“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學習研究小組”就是在這里產生。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既是世界觀又是方法論,我們特別注意在調研中運用這一思想分析和解決問題。”金鑫介紹說。

    2020年6月2日,邀請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經濟學部政治經濟學教研室主任李鵬作題為“學習兩會精神,解讀新時代加快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意見”講座;2020年7月24日,邀請北京中醫醫院黨委副書記、院長劉清泉作題為“眾志成城、科學防治,在抗疫中彰顯中國文化自信”的講座……

    翻閱中聯部研究室“博聞講堂”的記錄,幾乎每個月,他們都會邀請各領域的專家學者,圍繞專門的議題舉辦講座或授課。

    “‘博聞講堂’已成為促進研究室黨員廣博見聞的重要交流平臺。”王洪濤介紹說,“在‘博聞講堂’上,大家既能學到為什么干,又能學到怎么干!”

    開展“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研究工作,牽頭完成“世界社會主義”相關重大課題研究;圍繞“紀念馬克思誕辰200周年的當代意義”等開展調研,出版《21世紀馬克思主義與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開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世界意義”重大課題調研;深入研究闡釋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的世界意義和國際貢獻……

    “如何破解‘兩張皮’問題?關鍵就是要做到知行合一,做到以學促干、以干促學。”金鑫介紹說,近年來,中聯部研究室始終堅持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導下搞調研,在調研中深化對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認識。

    在深入調研的基礎上,中聯部研究室進一步創新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內外傳播—

    舉辦“深入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共產黨與世界政黨高層對話會上重要主旨講話精神”座談會和首屆“習近平外交思想理論研討會”;主辦紀念馬克思誕辰200周年專題研討會,向國際社會宣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既是當代中國的馬克思主義,也是21世紀的馬克思主義;舉辦“21世紀馬克思主義與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世界大變局與習近平外交思想”等國際研討會,從不同角度對外傳播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

    “不少人認為,研究室這種政策性很強的職能部門不太好搞黨建活動。”金鑫告訴記者,“從我們的實踐來看,事實恰恰相反,對于研究室來說,黨建就是業務,業務就是黨建,只要利用好自己的職能優勢,黨建與業務更能深度融合、相得益彰。”

    功夫不負有心人。2018年,研究室黨支部被推薦為“中央和國家機關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先進基層黨組織”。

    崗位建功促成長

    熊文雪今年26歲,標準的“90后”,身著淡藍色襯衣,說話十分干練,眼神中透著一股自信。

    別看她年齡不大,卻身兼數職:中聯部研究室黨支部青年委員、團支部書記、青年理論學習小組組長,部青年讀書研究會副秘書長。

    熊文雪很忙。除了日常的業務工作外,她不僅要參與組織部青年讀書研討活動,還要謀劃研究室青年理論學習活動,同時還負責“博聞講堂”微信公眾號部分內容的維護更新,承擔了室內大量的黨建工作任務。

    2018年,熊文雪大學畢業后考入中聯部研究室。“中聯部非常重視青年干部的成長,研究室領導也常給我們年輕同志壓擔子、指路子。”熊文雪說,“雖然黨建和業務工作任務重、頭緒多,但有助于青年成長鍛煉,參與黨建工作較多的青年同志在政治意識、理論水平和業務能力等各方面提升更快、更多。”

    在中聯部研究室,35歲以下的青年干部達14人,占據了“半壁江山”。近年來,中聯部研究室始終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來指導青年工作,開展了豐富的實踐活動,讓年輕干部接受鍛煉,幫助他們盡快成長。

    “朋友,你的青春如何安放?你可知那青春的梁家河上,草木蔓發,春山可望。那曾路過苦難之花的涓滴細流,正待你去匯聚澤潤黎蒼的萬頃浩湯……”

    近日,在中聯部研究室組織開展的“學習青年習近平 腳踏實地建功業”主題黨日活動上,全體黨員干部集體吟誦描寫青年習近平的詩歌《青春的梁家河》,而這首詩歌正是由研究室青年干部集體創作的。

    與辦公廳合辦以“強化青年理論武裝,增進思想業務交流”為主題的青年理論學習小組聯學活動,圍繞學思用、知信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等話題交流研討;結合抗疫斗爭開展“抗疫中的青春”和“學總書記五四寄語,做新時代‘四強’青年”等主題活動;讀原著、學原文、悟原理,青年干部集體學習《共產黨宣言》、學習《改造我們的學習》等毛澤東同志經典著作……

    翻看研究室的黨建活動記錄本,與青年干部相關的活動占了很大比例。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干部成長無捷徑可走,經風雨、見世面才能壯筋骨、長才干。”金鑫告訴記者,“我們研究室認真落實中聯部的安排部署,把青年工作作為支部工作中的一項重要任務來謀劃,幫助年輕干部走好成長的正確之路。”

    記者手記:

    “在這樣一個理論業務極強的部門,支部建設究竟是怎樣的?會不會也都是些常規動作?”坦白說,剛開始接到這個采訪任務時,記者還真有些犯難。

    但是,采訪的過程讓記者感到十分驚喜,收獲也很大。中聯部把抓創新和抓青年結合在一起,使黨建活動有“聲”又有“色”、有“思”又有“味”,提升了活動吸引力和效果,讓“黨味”更濃,激發了黨建“新活力”。

    采訪中,中聯部黨員干部在組織和參加黨建活動上所展現的熱情令人印象深刻。究其原因,就在于兩個字—“創新”。從中聯部整體層面的頂層設計到基層支部的黨建工作規劃,無不體現出中聯部對黨建工作創新的高度重視。比如,打造了青年讀書研究會、青年理論午餐論壇以及模擬發布會等特色活動,而且中聯部的領導都會抽時間參加,給了青年干部不少鼓勵。這些創新做法不僅讓黨建與業務緊密融合起來,也增強了黨建活動的吸引力,黨員干部的積極性主動性被充分調動起來,形成了濃厚的黨建氛圍。

    中聯部很重視青年工作。這與中聯部的人員結構有很大關系,走在中聯部辦公樓內,放眼望去,不少都是青年人。青年是國家的未來、民族的希望,是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生力軍。在黨建工作中,如何更好地吸引青年干部?中聯部真正把這個問題當作大事來考慮,千方百計地激發青年干部的積極性,尤其注重打造鍛煉青年干部的平臺。在中聯部,“創新”和“青年”是分不開的,上面提到的諸多創新活動,無不是以青年干部為主體。在與中聯部研究室青年干部交流中,能夠深切感受到他們對黨建工作的高度認可,也樂于參與其中。

    黨建工作與業務工作如何更好地融合在一起?這是記者此次蹲點調研采訪一開始腦海里的疑問。而采訪結束后,記者也得到了一個答案:那就是,用創新凝聚青年,讓青年擁抱創新。 

    (來源:《旗幟》2021年第1期)

    ( 編輯:白 翔   送簽:白 翔   簽發:張桃英 )